物業管理從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到內地城市,已走過了三十多個春秋。隨著時代的進步,互聯網思維的盛行,很多一線物業品牌紛紛跨入上市的行列,在普通沉寂的物業管理中掀起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物業管理到底該不該上市,見仁見智。但縱觀一線城市和三線城市的物業管理市場,很難再看到創新的模式和走心的服務,大都停留在原來開發商留下的高大上的光環上,其物業服務的痕跡少之又少。
一個成熟的項目都離不開保潔、保衛、保修和保綠四個專業。一個項目經過交房、裝修、初期管理和正常管理的四個階段后,可以說就步入了物業管理的常態管理。但往往這個時期是一個項目經理在管理上疲軟期,認為客戶成型了,管理成型了,員工也穩定了,就可以高枕無憂了,逐漸放松了管理的嚴格和行為上的嚴謹,使自我對方向和目標的堅持大打折扣,如溫水煮青蛙一般,慢慢地死在了舒適區,這是一個項目夭折前最可怕的地方。
不按時到崗,總是遲到;不去巡檢,光聽匯報,不問事實;不關注客戶需求,出現投訴,總認為是客戶在無理取鬧;不關注收費,盈虧和自己沒有關系;不去進行關系維護,只知道自我享受;不去培訓員工,總認為都能完成工作;不去分析問題的本質,總是靠主管的決策去處理問題等等,如果你具備以上的行為,說明你真的就處在物業管理的舒適區。
心理學家把人的知識和技能分為三個圓形區域:最內一層是“舒適區”,是我們已經熟練掌握的技能;最外一層是“恐慌區”是我們暫時無法學會的技能;二者之間則是“學習區”。作為物業管理的項目經理,一旦進入舒適區就應該快速的調整,因這個舒適區里面的技能是我們揚名立萬的資本,而沒有人原意放棄自己的優勢項目,這就嚴重阻礙了我們對新技能、新知識的學習,也就逐漸喪失了競爭力。
為此,在舒適區里的項目經理要清醒地認識到管理一個項目的方向和目標,要帶領團隊完成日常工作,要在安全生產、經濟效益、員工滿意和客戶滿意上做足文章,不能渾渾噩噩,不思進取;作為公司的管理部門,針對各項目經理的狀況,必須檢查、督導及考核要跟上,在這些剛性的考核外,要實現一個項目經理在一個項目工作一年到兩年的情況下必須換崗或輪崗,不能讓其在一個項目上長期穩坐江山,如此,項目經理的斗志和激情就會逐漸喪失,最后等待的只能是項目越管越差,客戶滿意度也會越來越低。
真正好的物業管理者,他會隨時了解自己最需要改進的地方,一旦一個項目的管理業態已形成,就不應該繼續在常規的管理上花時間,他會在多種經營上,在市場拓展上,在創新服務上,在資源整合上,在收繳率提高和物業費上調上,在社區文化設計上、在細節服務延伸上,在關系維系的觸點上,在與客戶建立有溫度的連接上,在改變團隊思想、態度、形象、行為上下功夫,不但給公司創造了價值,也使自己的能力不斷提高。
真正負責的物業管理人,絕對不允許自己“自動化”,他們沒有“舒適區”。一旦他們發現自己對這一項技術的掌握已經可以了,他們就會立即進入下一項更難的項目。比如,一項科學研究記載,花樣滑冰運動員的訓練,普通運動員更喜歡練習自己已經掌握好的動作,而頂級運動員則更多地練習各種高難度的跳躍動作;普通愛好者打高爾夫球純粹是為了個人享受,而職業高爾夫手則在各種極端不舒服的位置打不好的球。真正的練習不是為了完成任務,而練習的精髓是要持續地做自己做不好、做不到的事。再如,我們經常在一些論壇上看到一些知識分子的發言,剛開始看真是真知灼見,一針見血,但時間久了,你會發現他們的發言都是一個模式,千篇一律,毫無創新和見地,原因是他們的思想死在了舒適區。
再回到物業管理,真正有責任的物業管理者,他絕不會在舒適區里坐以待斃,而是在看似常態的物業管理環境下把一個項目的管理和服務做到極致,而是要時刻提醒自己:對自己負責,用心管理,用愛服務,讓客戶通過你的言行認可公司的美好;團結就是力量,沒有完美的個人,只有完美的團隊;聽話照做,執行力是唯一競爭力;永遠保持激情,用最好的狀態對待工作;熱愛你的工作,全力以赴,永不退縮,拼到極致,方能蝶變;讓愛傳承,幫助更多的人成功,愛是一切的答案。
最后,希望從事物業管理的你能不忘初心,用你的感恩、團結、責任、創新、堅持,讓所有的業主感受物業服務之美好!------這才是物業管理人最大的價值體現。